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 | 视联动力:全国首个非IP数字安全网络底座落地重庆的幕后力量
4月27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召开“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”,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“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”称号。
坚守:建设国产化网络,以下一代网络技术筑造安全基石
作为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高新技术企业,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视联动力”)凭借自主研发的“V2V视联网”协议技术与国密算法深度融合,构建了以“主动安全”为核心的网络传输解决方案,深度赋能电子政务、应急指挥等关键领域,并拓展至智算中心、算力网、低空经济等新兴场景。视联网技术以大规模并发、实时高清优势,为下一代网络发展方向、国家信息安全、自主可控提供全新的解决途径。
目前,视联网技术已覆盖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,接入终端超27万个、视频监控450万路,为深圳大运会、博鳌亚洲论坛、G20峰会、杭州亚运会等国家大型会议和赛事活动中提供了“零故障、零断会、零失误”的坚实保障。截至目前,视联网技术已正式获批为国家标准,主导及参与制定国家、地方及行业标准8项,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超3000项。
创新:赋能城市发展,全国首个非IP数字网络底座落地重庆
2023年,在重庆“1361”数字建设框架下,视联动力以自主可控、高安全、高可靠为目标,创新提出了“1+3+N+X”视联网全域安全网络底座总体架构,即“1个网络底座”、“3类基础应用”、“N张新兴业态网”、“X种拓展应用”。按照这一框架思路,视联动力在近一年的建设过程中,完成了重庆3500多个视联网点位的部署,实现市、区、镇、村网格五级全覆盖,统一承载电子政务外网、车联网、物联网、算力网等多个业态网。一座光纤之上全部采用国产协议建设的“一网多能、一网多用”视联网数字安全网络底座在重庆悄然而生,它也是国内首个全光纤非IP安全网络底座,并入选了国家数据局“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实践案例”。
“重庆底座项目是我们整合了过往在海南、浙江、广东等地的成功案例,结合技术优势及数字重庆的建设要求打造而成的,它最大的创新点是整体实现国产化”,视联动力重庆公司副总经理梅宇介绍道,“V2V视联网”协议技术补齐了“国产通信协议”国家科技战略短板,重庆数字安全网络底座项目的核心设备主要基于视联网协议设计,并采用国产化设备,从根本上解决了网络安全问题。此外,该底座还实现了V2V、IPv4、IPv6三种协议栈的完美融合,成功构建出“一网两线三栈”的先进架构。
如今,该底座支撑起全市统一政府服务、统一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调度等功能,赋能40余个数字化应用,构建起政务、民生、应急等多领域全域联动的城市安全网络生态。在巫山县特大滑坡在灾害中,视联网底座展现出了强大的应急协同能力,各单位通过高清视联网会议系统实时研判灾情、调取信息,指挥中心依托实时高清回传画面迅速调配救援力量,确保了信息在各部门间的高效传递与紧密协作,最终196名灾区村民全部安全转移。2025年春节期间,重庆作为热门旅游城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316.6万人次,交通枢纽、商贸中心、景区都面临着巨大的人、车流压力。视联网底座通过汇集的超180万路监控资源,为缓解交通拥堵、景区错峰分流做出了有力保障。
发展:参与“疆算入渝”工程,构建全国算力网一体化的先锋力量
作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,视联动力正全力投入到打造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的任务中。视联动力重庆公司总经理孟祥成介绍道,“疆算入渝”是国家发起的一项重大任务,新疆是能源大省,重庆是需求大省,通过构建新疆算力中心到重庆之间的骨干网络通道,利用视联网技术及光纤通信技术,实现算力从新疆到重庆的安全、高效传输。这一项目的实施,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,还展示了视联网技术在算力传输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。据了解,视联网技术在“疆算入渝”项目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远距离、高带宽的算力传输上。传统互联网技术难以满足远距离、低时延的算力传输需求,而视联网技术则能够在20毫秒内将算力传输范围扩大至2900公里以上。
对于此次获评“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”,视联动力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份荣誉是对视联动力长期以来坚持创新及高质量发展的充分肯定。未来,视联动力将持续深耕自主可控通信技术,认真落实国家推动工业和信息化的决策部署,为推进数字化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。